- 彈性管束系列換熱器
- 概述
彈性管束換熱器(SIS 系列圖 1-1、圖 1-2)是浮動盤管的原設計者在浮動盤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換熱設備,在繼承并光大了浮動盤管所有優點的同時,又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彈性管束放棄了浮動盤管所采用的流體誘導下的隨機振動,進而采用脈動流誘導下的固定范圍低頻振動。因此,彈性管束的運行更加穩定,其自動清除表面積垢的能力與強大的傳熱的性能亦更加突出。
彈性管束在換熱器結構上的突破為換熱器的整體優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其材料的適配與耐久強度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此外,無論是汽水換熱器還是水水換熱器均設置了置于換熱器內的加熱熱媒過濾器,保證了彈性管束內部不會污塞,使換熱器事故停運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極大的提高了換熱器運行的可靠性。
圖 1-1 彈性管束換熱器
圖 1-2 彈性管束換熱器透視圖
彈性管束技術體現了世界傳熱技術發展的嶄新理念,中和彈性管束汽水換熱器是目前最優秀的換熱設備之一。
-
特點
·熱效率高,傳熱系數汽-水加熱器為:2800-3500W/(m2·℃)。
- 自動除垢,降低污垢熱阻值。(污垢熱阻值一般為 0.4-0.6×10-4 m2·℃/W, 水質硬度高時,為上限值。)
·節能,凝結水出水溫度低,一般不超過 60℃。
·水頭損失少,被加熱水在殼程的水頭損失不大于 0.02Mpa。
·體積小,占地面積省。
·使用壽命長。
- 3 各類換熱設備性能比較
圖 1-3 彈性管束結構圖
·彈性管束的結構方式與 RODbaffleTM 和 NESTSTM 的防振結構不同,不需要嚴格防止振動的產生,只需防止振動破壞,因此,既不需要
RODbaffleTM 方法的密集拉桿也不需要 NESTSTM 方法的集約支撐,結構簡潔,節約金屬 30-40%。
·彈性管束依靠元件自身的伸縮清除積垢,與橫掠流體流速關系不大,徹底擺脫了 C.H.Gilmour 防止積垢方法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除垢效果顯著且不隨時間變化而惡化,污垢熱阻比 TEMA 的常規數據低 60%。
·彈性管束傳熱元件在低流速下具有較高的傳熱系數,與 U 型管和固定管板的管殼式換熱器相比,被加熱介質的流動阻力較低。彈性管束管外橫掠流體速度 0.1m/s 時的傳熱系數與低螺紋管 1m/s 時大致相當,而污垢熱阻則顯著低于低螺紋管。
·在管殼式換熱器內使傳熱元件可拆卸,具有板式換熱器拆裝方便的優點,又保持了管殼式換熱器流通截面大不易污塞、承壓能力大、運行可靠的特點。
·彈性管束系列換熱設備較好地融合了不同類型換熱器的優點,與同類型換熱器相比,技術指標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汽-水換熱條件下彈性管束換熱器與其他類型換熱器性能比較
性能 型式 |
傳熱系數 W/m2·℃ |
污垢熱阻 m2℃/W |
被加熱介阻力損失 |
承溫承壓能力 |
被加熱介質流速 m/s |
||||
彈性管束* |
4000~5000 |
0.00006 |
極小 |
大 |
0.1 |
||||
螺旋盤管** |
280~1400 |
0.00034 |
較大 |
大 |
1~2 |
||||
列管式** |
2000~4000 |
0.00034 |
較大 |
大 |
1~2 |
||||
螺旋板式** |
1500~2000 |
0.0003 |
較小 |
較小 |
2 |
* 數據為山東省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實測值;**數據來自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主編《換熱器》和尾花英郎著《換熱器設計手冊》。
在線留言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盡快將給您反饋